如何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预防、减少、控制地下室裂缝的产生:
1、设计方面:
1.1、设伸缩缝、诱导缝、后浇带和凹槽的原则:
1.1.1、建议地下室长度超过200m 时设伸缩缝或诱导缝,诱导缝的设置需经过专项的讨论确认后方可进行;
1.1.2、后浇带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可控制在规范规定的中低值(约30~40m),且尽量设置在刚度变化大的分界处;
1.1.3、对大型地下室可设置从底板到侧壁到顶板的伸缩沟+后浇带的方式进行处理,可有效的减少裂缝出现;
1.2、结构计算内容调整:
1.2.1、要增加对大型地下室的收缩、温差应力的计算,以计算结果为参考,对应力大的部位采取加强措施;
1.2.2、板钢筋尽量少用Ⅲ级钢;
1.2.3、采用预应力结构形式的楼板,对裂缝的控制是有利的,但设计时对其划区的形状要注意,形状尽量规则,不要有局部的突出或者缩进,因为这些地方一旦张拉会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反而更容易产生裂缝;
1.3、构造措施:
1.3.1、对砼侧墙的水平筋配筋应适当加强,可以有效的减少砼墙产生裂缝;
1.3.2、做好外部柔性防水,可采用具有双面粘贴功能的柔性外防水材料对大型地
下室各迎水面进行防水处理;
1.3.3、对后浇带处的板钢筋应尽量断开,以截断或减少砼收缩应力的传递,更好的控制裂缝的产生;
1.3.4、针对具体工程,经全面论证后,可适当掺加国产纤维增加砼的抗裂性能;
1.3.5、对大面积砼慎用微膨胀剂,主要因为混凝土掺加了微膨胀剂后,诸多影响因素使微膨胀剂的膨胀作用与砼自身的收缩作用难以同步进行,从而产生反效果;
1.3.6、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改进做法详图一;
1.3.7、伸缩缝采用橡胶止水带的改进做法详图二;

1.3.8、对以下设计理念——如设置短期后浇带、分块浇捣等方式应慎用,因为这些地方又会成为新的薄弱环节,如处理不好更容易产生裂缝。
1.4、在对含钢量的控制上,如果对结构有利则可适当放宽一些指标限制;
1.5、大型地下室产生裂缝很难完全避免,但对地下室裂缝控制应在可接受的范围
2、施工方面:
2.1、砼的运送:
2.1.1、尽量减少用地泵泵送砼,因为地泵的振动会影响其附近50~100m 范围内已经浇捣好的砼的质量,使其内部出现细微裂缝,一旦砼的干收缩发生的时候,这些裂缝就会发展为肉眼可以看见的裂缝了。如确实需要采用地泵管泵送砼,其泵管的支撑点不能安装在模板上及已浇捣好的砼面上。可以安装在牢固、可靠的外墙脚手架上或有足够强度的柱头上。
2.2、砼的振捣
2.2.1、应加强施工管理,制订砼的振捣方案,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一次振捣需在砼初凝时间的前2/3 的时间内完成,酌情增加对砼的二次振捣,二次振捣可在一次振捣后的0.5~1 小时内进行,振捣时间应在规范规定的时间内,不可振捣时间不足、不可漏振、也不可以超时振捣;
2.2.2、进行两次振捣可有效增加砼的密实度,第一次振捣结束后在砼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可将砼中的气泡基本排出,从而有效增加砼的密实度,对其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增加有很大好处;
2.2.3、砼的均匀性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材料本身的均匀性,二是现场振捣的均匀性,在浇捣大体积的砼的时候要先平仓再振捣,切勿两道工序合为一道,因为两道工序合为一道的后果是振捣不均匀,组成砼的碎石和水砂泥浆易分别聚集,水泥砂浆聚集的地方收缩会增大很多,因为它的收缩率是普通砼的三倍,所以更容易出现裂缝;
2.3、砼的养护
2.3.1、按当时的环境条件适当增加养护时间,不一定按最少养护时间三天来进行养护,在气候温差变化大的时候以及极冷和极热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增加养护的次数和时间;
2.3.2、后浇带一旦封闭则需尽快进行覆土保护,切勿让后浇带已经封闭的顶板和侧壁在自然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尤其是在炎热和寒冷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暴露。
2.3.3、对较长的砼墙养护要更加注意,传统的淋水养护的话次数应该更多一些,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可尝试采用覆盖薄膜进行养护,但需先对其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比较后酌情采用。
2.3.4、对防水砼的养护不应小于14 天,有三个要点:一是保温,二是保湿,三是保证温度按国家要求慢慢下降。具体做法如下:选择有代表性的施工部位,进行实时监测砼水化热的变化及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以指导其保温养护的实施过程控制,也是有效防止砼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防水砼的温控措施要求应符合下列指标:
Ⅰ、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Ⅱ、砼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
Ⅲ、砼内部的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天;
2.4 施工组织安排
2.4.1、避免地下室顶板上局部过度堆载;
2.4.2、要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做好施工组织,尽量减少施工冷缝的出现;
3、材料方面
3.1、砼的生产过程
3.1.1、在针对商品砼供应方的要求里,增加对地下室部分的砼的参数指标检测数量,提高其参数指标的要求,重点要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
Ⅰ、砼的各项组成材料进搅拌仓前的温度检测;
Ⅱ、砼的组成材料里石子和砂的含泥量、有机质等的检测;
Ⅲ、砼的出车温度的检测;
Ⅳ、砼组成材料里砂的模数的检测,因为砂粒过细会使其收缩增大,使得产生砼的收缩裂缝的可能性增大;
3.1.2、外加剂的掺加量需严格控制;
3.1.3、需提供砼的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文件,
3.2、砼的进场检验
3.2.1、砼进场时需检测几项常用的指标:
Ⅰ、砼的出槽温度;
Ⅱ、砼的强度和抗渗的要求;
Ⅲ、砼含气量要控制在4%以下;
Ⅳ、砼离析的控制;
Ⅴ、塌落度的检测,如塌落度不满足要求,允许加外加剂调整,但只能调整一次,
如仍不合格则做退货处理;
Ⅵ、砼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检测。
3.2.2、砼的验收制度应健全,应全程监控。
3.3、要选择好的材料供应商,以保证所选用材料质量。
